close
你今天Çay(ㄔㄞˋ)了沒?
如果你問我,何者是土耳其最為之瘋狂的全民運動?我的答案是:喝茶。每天起床,你可以不刷牙洗臉,但萬萬不能沒有熱茶醒腦;一天當中,你可以忙到忘了吃飯,但絕不會錯過飯後該有的那杯茶;不論是工作的、上學的、忙碌的或偷閒的,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以輕易完成這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大事。

Çay是我第一個學到的土文單字,意謂茶;由於發音與中文類似且相當實用,一下就記住了,即便大部分時間都是以英文溝通,可一旦要找茶,我肯定會說:「one çay please」,而觀光地區的店家也深諳外國遊客喜歡來點在地化的感覺,配合得很。旅行中,我一天平均消費五至七杯紅茶,扣除三餐外,每天總少不了要再來上幾回茶的儀式,倒非真渴了,多半是為找個地方歇歇腿和殺時間。土國的大城小鎮裡到處可見茶店,隨意拐進一條巷弄間,你可以毫無困難的找到一處熱活身心的歇腳處。或許你會問,類似的休閒茶飲店在台灣也多到不行,有啥好特別的呢?經我觀察比較,發現幾處有意思的差別:首先是茶杯的樣式及材質,土耳其茶品一律裝在有葫蘆腰身的透明玻璃杯裡,容量約75ml,下方附上玻璃或塑膠材質的小茶盤以盛裝茶杯,又買茶一定以杯為計價單位,還沒見過有人可以在哪家茶店買到一整壺的,所以只要對土國稍有概念的人,對本地茶的印象幾乎完全一致,此外,我也未見過有人從茶店(速食餐館或部分兼賣輕食的餐飲店不算)外帶茶品(但茶店倒是有近距離的外送服務,不過茶水仍是裝在玻璃葫蘆杯裡),茶店餐館也不提供任何紙類容器,只有一次在Paşabağ觀光區的路邊攤上,店家問我是否要用紙杯,我自然是要了葫蘆杯,享用道地的土耳其經驗。

其次是喝茶的場所,土國茶館的類型跟台灣一樣豐富多變,有摩登、有氣派、有傳統、也有簡單等各式種類,但我注意到同一類型茶館裡消費者的年齡層要比在台灣廣泛,不管是在流行或傳統的茶店,你都可以看見老人和年輕人在同一家店裡喝茶,也常有全家一起上茶館的畫面出現,鎖定消費族群的概念較不明顯。

此外,我在土國的茶店也有過幾次有趣的經驗:在Pamukkale等往下一站的巴士時又隨意找了間茶館殺時間,一走進去就覺得一陣尷尬,因為整間店就我一個女的,還是個老外,伙計將我安置在電視機的正前方,電視裡播放我一點都沒興趣的足球賽,我兩眼盯著螢幕,可耳朵一直被身旁悉悉簌簌類似搓麻將的聲音吸引。伙計上茶時順便跟我聊天,一聽我是台灣來的,便說他之前才從台灣回來,又說很喜歡台灣之類的,我趁機問其他桌的客人在玩什麼,他說是土國的傳統遊戲,我對其中一桌不時投以好奇眼光,後來在伙計的翻譯協助下,四個老男人同意讓我在旁邊見習;土國的麻將牌相當輕巧單薄,因為太扁無法直立,所以需要擺在小檯子上理牌,另外麻將的花色也很簡單,只有數字跟顏色的分別,不像台灣的還有筒啊條的,感覺整個遊戲的概念比較接近橋牌,我雖不懂麻將,但看個兩次也了解大致規則;近三點,對面清真寺的廣播響起,茶館裡開始有人起身離去,四個男人也玩得告一段落,算完分數簡單發表勝負後即準備解散,我懷疑的問這遊戲沒有金錢賭注嗎?男人們笑著搖頭說:純粹好玩而已,四人各自付了茶錢後便結束這場方城之戰,上清真寺朝拜去了。另一次也是在等車時發生的,因為當晚夜車要十點才發車,加上星期六的晚上很多店家都提早關門,不到六點吃完晚飯已經無處可去,只好再找茶打發時間,我這次選的是一間有兼賣甜點糕餅的茶店,我走進建築物時,另一頭賣餐飲的已經關燈打烊,老闆娘見我探頭探腦的便招呼我進去,喝完第一杯茶,店裡只剩我一個客人,為避免尷尬,我於是點了第二杯,第二杯還撐著不敢太快喝完,老闆一家人開始把原本放在騎樓外面的棉花糖機器搬進店裡,我趕忙問他們是否要關門了,老闆娘以肢體語言示意我繼續坐下喝茶;體積不小的機器好不容易擠進不寬敞的門裏,老闆娘開了機器,當場指揮一家大小作起棉花糖來,我因為無聊外加坐太久,於是起身上前瞧,不諳英文的一家人也沒有拒絕我的好奇,作完十來根棉花糖,老闆娘關掉機器結束工作,我心想這次大概真要關門了,沒料到她又叫我回去坐好,跟著他們全家人一起看電視,後來來了個會講英文的年輕人,我們稍微聊了一下,他再將內容翻給老闆一家人聽,沒說話時,我就盯著螢幕上的土國肥皂劇,似懂非懂的,雖然老闆完全沒要趕人的意思,甚至叫我繼續待到發車時間,可我實在坐不住了,八點不到,結了兩杯茶和點心的帳單並謝過他們後,就離開到別處繼續遊蕩了。

以上只是我在土國短短不到兩星期之間的經驗,自不能以偏概全,或許另有其他城市(在台灣的也是)情況不盡如此,但藉由一些觀察比較,個人認為茶館在土國販賣的是一種全民的映像與文化,而在台灣販賣的則比較是飲料本身及族群定位,還蠻有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voleau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