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豐富與有點亂之間
前面提過我對波海三小國的粗略見解,透過書本證實,這三國也確實有相近的人口組成、文化背景及共同的歷史包袱,譬如說:這三國都曾被德國人占領,自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皆被當時的蘇聯統治長達五十年,成為共黨國家的一員,直到九O年初期蘇聯垮台後才各自獨立;這三國的首都Vilnius、Riga及Tallinn在一、二次大戰期間都曾遭受猛烈轟炸,現有的舊城區經重建後仍保持中世紀時代的模樣,也因此都被UNESCO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此外,這三國因地理位置關係,成為各鄰近地區文化匯集的十字路口,這點可由三國首都充滿各式宗教建築及文化區塊看出端倪,而Vilnius可算是三者中之最。

書上說,幾世紀以來V市的人口組成非常多元,除了立陶宛本國人之外,還有波蘭人、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猶太人、韃靼人(tatar)、Karaite人(我也不知這是哪種人:p) 等等,這些人種分別將自己的文化耕植在V市的各個面向,尤以建築為甚。V市裡大小不一的天主教、東正教及猶太教教堂各有特色,大大豐富了這個城市的外觀;此外,走在城市邊緣中世紀的蜿蜒小巷裡亦不時會有驚喜,收斂中帶點野味,有點像年過半百仍風韻猶存的女人。從市中心小丘上的碉堡環顧整個市區,盡是一棟棟爭相較勁的特色建築,彷彿每個角度都是值得謀殺底片的畫面,只是,在欣賞這些爭奇鬥艷的建築同時,視線也跟著模糊撩亂起來,反而不知該把焦點放在哪了。

水上城堡
沒有預約的旅遊計畫讓我幾乎都是在前一晚才確認隔天的行程,其實有好多地方想去,但因受限於時間及交通工具,停留V市期間,只夠我利用兩個上午出城走走。

我選擇的第一個城鎮是距首都卅餘公里的Trakai,為何是這裡呢?因為綜合手上所有資料,T市地處風光明媚的湖邊,有個位在半島上的中世紀城堡,是時間允許的觀光客必到景點;我既是觀光客,時間也算充裕,加上旅遊資料上的照片還不錯看,於是決定去瞧瞧。星期天的早上搭了約一個小時公車來到T市,同一站下車的看來都是外國人,走了頗長的路才來到市中央,一片廣闊的湖泊跟橋另一端的城堡立即展在眼前。大概是因為時間還早,同一批入城的觀光客不至多到令人難以忍受,加上這早上和煦陽光的好天氣,看著湖面上點點風帆及天鵝鴨子在湖邊覓食的悠哉模樣,頓時被這安詳的畫面感染,彷彿一切煩心懊惱的事都成過去,心裡頗有種禪定的味道。參觀完畢出城堡的路上,跟我反向的人群多了許多,慶幸自己沒有因懶惰耽誤行程,看來,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話還是有幾分道理。後來又到岸邊觀光客必逛的紀念品專區瞄了兩眼便匆匆離去,找了個安靜的湖邊餐廳用過午餐後就搭車回V市了。

幾乎被遺忘的起點
我的旅遊聖經上還列舉了幾個V市週邊的景點:北邊8公里處的Paneriai集中營、26公里遠的歐洲公園及再更遠些的Kernave。由於在波蘭時已參觀過奧斯威辛集中營(德國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建最大規模的集中營),且有先瞄到下站Riga還有機會參觀集中營,加上自己對藝術這東西實在沒特殊天份與品味,倘選擇歐洲公園就為這1989年由法國國家地理學院計算出位歐洲地理位置之最中心及一堆看了極可能沒感覺藝術雕塑品(最有名的應該是一個由鐵絲或類似材質作成的超大的沙發,椅座的部分是一灘水池),又覺得門票錢花得有些浪費,於是位於Nerris河上的簡樸小鎮便成為我的下一個目標。除了以刪去法來作決定外,Kernave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吸引我呢?說穿了,不過就是想跑的遠一點,想瞧瞧這被UNESCO評定為為世界文化遺產及人類歷史學專家視為當代立陶宛人的文化搖籃長得是個啥樣;即使不理解它的重要性,但怎說聽起來水準就是不一樣。

算好時間來到巴士站搭車,沒想到又遇上前一天也去T市的東方男子,我們雖沒交談,但我打賭他也是要去看世界遺產,好提升自己的水平。車上看來就我倆是阿斗仔,可我沒打算靠他計算下車時機,我手上拿好翻到介紹K市那頁的旅遊書,半睡半醒間仍隨時警戒以免坐過站。一個半小時後,神秘男子果然跟我在同一站下車,我見他下車就一股腦的向前走,可能多少也怕被認為我在跟蹤他吧,我看了看四周,決定往另一個看似公園的方向去,而後來也證明女人的第六感確實不可小覷。不知是否因尚未從周末的狂歡中清醒,小鎮的星期一早晨安靜到令人懷疑這裡也是觀光景點之一;站在標明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的解說牌前,放眼是四座(還是七座??忘了:p)大大小小的丘陵,胡亂想像現已不復在的守衛雕堡矗立在各丘陵上,懶散的士兵在寒冷的夜裡或圍著火堆取暖打屁、或玩牌聚賭。一眼即可望完的景色單調到有點超乎自己預期,旁邊的博物館(看起來根本是間小民房)也關著,遠眺這一大片天地就一個西方人跟一條瘸腿的黑狗穿梭其中,於是決定也沿著各個丘陵間的步道爬上爬下看是否會有新發現,小黑見我加入後便拋棄白人成為我的私人嚮導,爬了兩座丘陵後,我繼續往看起來不是太遠的Nerris河靠近,小黑似乎看出我的意圖,適時為我開路或跟隨在後讓我安心;河邊有幾棟殘破的平房看來已無人居住,一個看似溫室的玻璃屋不搭嘎的站在雜草堆中,屋裡屋外都是。越漸濃密的雜草跟小黑暗示性的拒絕向前讓我只有放棄去河邊的想法往回走,回程時想抄近路穿越看似不太高的雜草堆,但小黑以眼神告戒我最好沿原路回去,可我一意孤行,不理會牠的逕自走去,只是走了數十公尺後仍不得不乖乖調頭,此時小黑早已回到空地上的草棚等我;這個早上牠連續給我上了兩堂尊重專業及尊重在地人的課。

小鎮因地處偏僻,經過的公車班次稀少,一直要等到中午時分才有第一班返回Vilnius的車,我想盡辦法到處亂逛仍晃不過十點半,只好坐在廣場的石板凳上研讀我的旅遊聖經,後來東方男子也加入我的行列,在隔壁板凳上看書殺時間。等公車期間,我觀察到除了一些零星散客外,還有一團日本觀光客,很想知道他們如何看待這個立國文化搖籃的寧靜小鎮,如果是台灣來的團,領隊可能早被罵到臭頭了吧。

小心!KGB就在你身邊
我的聖經上說Vilnius有個KGB博物館,是由以前蘇聯統治時代KGB在此地設的總部改建而成,地下室還保留當時關犯人及行刑的房間,超級寫實,並保證毛骨悚然指數百分百。基本上,冷門跟聳動的旅遊景點同樣引我興趣;由於星期六剛到的下午錯過參觀的時間,不巧星期天跟星期一又都關門,只剩星期二離開V市前有機會,但因還須配合巴士時間,原本打算放棄,幾經盤算還是決定衝衝看,就算逛半小時也好。

星期二的一早先到長途巴士總站買前往下一站的車票,好運氣的我居然問到中午才發車的班次,比我原本預計足足晚了一個多小時,也就是我可以停留博物館的時間又多了一小時,寄放行李後,從容的來到博物館等候。十點整博物館終於開門,我沒敢多浪費時間,買了門票便開始參觀,博物館的一樓及二樓由原本秘密警察的辦公室改裝成資料展示區,因為不熟悉這些悲情的歷史來由,走馬看花的看完一樓陳列室時已花了些時間,於是決定先轉往地下室參觀行程Highlight,不知是地下室本來就比較陰森還是館方特意調低溫度,一到地下室,昏暗的燈光加上不知從哪灌進來的冷風,讓人不由自主的緊抱雙臂,一長排土黃色鐵門的牢房,內部擺設仍維持當時的樣子,部分房間裡還會掛上一些當時遭囚禁的名人其生平事蹟跟囚犯的衣服。有一間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門邊寫著禁閉室,異常狹窄的長形房間除了房門上一個很小的開口外無任何對外聯繫通道,不同於其他牢房是,禁閉室的四面牆和天花板及地板都鋪上黑色的、泡棉類的吸音材質;想像關上門後烏鴉鴉的一片,沒有絲毫光線,任你在裡面如何哭喊也不會有人聽見,而這些無處可逃的痛苦吶喊只會被四周包覆的泡綿吸收、累積後,再兩倍刺回自己的心底,的確是再殘忍恐怖不過的懲罰,KGB真是高啊。快到牢房的盡頭有個通道通向中庭,是當時囚犯出來放風的地方,很難想像面積不大的正方形裡同時容納上百名枯槁犯人沿著四邊行走的景象。通道另可通往行刑室;不知是要洗清這房間裡曾經犯下的罪惡,還是要讓參觀的人離開後能有正向的省思,室內光線明亮溫暖,進入行刑室前的小房間裡掛滿當時被處決人的資料記錄,隨意讀到任一句囚犯留下的遺言仍會令人鼻酸。行刑室裡則已無任何刑具,就一張簡圖說明當時房內各式擺設及處決人犯流程。

眼看時間不多了,我匆匆上二樓掃了一圈,在記錄80年代後期共黨即將垮台及三小國邁向獨立時期的展示間裡遇上三、四個修女,我的耳朵自然而然的被她們之間用以溝通的法語談話吸引,內容大概是其中一位看來卅來歲的立陶宛修女親身經歷了這時期在V市的一段恐怖戒嚴之類的,她好像提到她的親弟弟被蘇聯軍不知抓到幾十(或幾百)公里外的地方,失蹤一個月後才又回到家中,她還描述她弟弟在被釋放後沒日沒夜的不知走了多久才回到V市。

這早的參觀果真沒讓我失望,即使對這段歷史的認識並沒增進多少,但監牢的超寫實體驗跟第一次親身遇到歷史的活見證,讓我覺得真是再值得不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voleau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